隨著醫(yī)藥行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藥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變得尤為重要。作為藥品包裝的重要組成部分,藥用玻璃瓶的質量控制直接關系到藥品的安全儲存和運輸。2025年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(以下簡稱“2025藥典”)對藥用玻璃瓶的檢測標準進行了詳細的規(guī)定,旨在確保藥品包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    2025版《中國藥典》對藥用玻璃瓶質量標準進行了全面升級,核心變化如下:
    一、標準體系與框架革新
    ?從單一標準到通用技術框架?
    取消“一品一標準”模式,構建“大通則-中通則-小通則”的多層級通用技術要求體系,覆蓋藥包材通則、材質通則及品類通則,增強標準的系統(tǒng)性與靈活性。
    ?強化國際接軌?
    參考國際標準(如GB/T8452-2008、YBB標準),優(yōu)化測試方法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,提升標準的全球兼容性。
    二、新增關鍵測試項目
    ?圓跳動測試?
    ?定義?:玻璃安瓿繞瓶底中心軸旋轉一周時外徑的更大
變化量。
    ?意義?:與垂直軸偏差(瓶口中心相對瓶底中心軸形成圓的直徑的1/2)共同評估容器幾何精度,填補了安瓿瓶專項檢測的空白。

    ?玻璃線熱膨脹系數(shù)測定?
    新增4021/4022測定法,通過高溫下玻璃長度變化評估熱穩(wěn)定性,直接影響容器在滅菌、冷凍中的安全性。
    采用推桿式膨脹儀,精度達±1℃,支持鈉鈣玻璃、硼硅玻璃等材質檢測。

    三、強化原有檢測要求
    ?耐水性測試?
    取消98℃耐水性測試,僅保留121℃玻璃顆粒耐水性測定法,因121℃條件更嚴苛,可更全面評估玻璃化學穩(wěn)定性。
    刪除非藥用相關的三級耐水性分級,優(yōu)化判定邏輯。

    ?內應力檢測強制化?
    明確要求檢測玻璃容器內應力,防止因應力集中導致破裂或析出物污染藥品。
    配套設備需符合偏振光原理,支持安瓿瓶、西林瓶等多規(guī)格檢測。

    ?機械與熱學性能升級?
    ?耐內壓?:明確要求承受≥0.6MPa壓力(如輸液瓶),優(yōu)化材質與壁厚設計。
    ?耐熱沖擊?:測試條件更嚴格(如-40℃至121℃驟變),確保高溫滅菌等場景下的安全性。

    四、刪除/調整舊標準
    不再沿用2020版藥典中的98℃耐水性測試及YBB00192003-2015《垂直軸偏差測定法》,統(tǒng)一整合至新通用標準。
    五、對行業(yè)的影響
    ?設備需求?:企業(yè)需升級檢測設備。
    ?合規(guī)時間表?:新標準于2025年10月1日實施,過渡期內允許執(zhí)行原標準,但需在說明書中注明。

    總之,2025版《中國藥典》對藥用玻璃瓶質量標準的變化體現(xiàn)了
對于藥品安全性的高度重視,也為整個醫(yī)藥產(chǎn)業(yè)鏈帶來了更高的質量要求和發(fā)展機遇。企業(yè)應當積極適應新標準,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,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。